景焦能源公司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系列活動 [2022-11-17]

為貫徹落實好集團《關于開展紅色文化主題宣傳教育月活動方案》精神,進一步激發廣大干部職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以昂揚的精神面貌喜迎黨的二十大,以奮發有為的姿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金秋十月,景焦能源公司開展了系列紅色文化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為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工業強市營造了濃厚的氛圍,匯聚了強大的思想合力。


01

紅色載體營造濃厚氛


景焦能源公司結合當前生產實際,為喜迎二十大的勝利召開,樹紅色新風,展企業文化。在公司門口LED戶外大屏輪播二十大相關紅色標語,以鮮艷的文字展示了二十大精神底蘊。辦公大樓上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昭示著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國有企業蓬勃向上,昂揚進取的拼搏姿態。下屬各黨支部也積極響應,為企業傳播紅色文化,吹響三年工業倍增“沖鋒號”持續發力,在煉焦車上、在辦公樓上、在各分廠的宣傳欄上,處處彰顯著“中國紅”。

1.jpg

線上線下齊發力,在運用傳統媒介營造氛圍的同時,景焦能源公司巧用微信公眾號平臺,投放喜迎二十大勝利召開圖片,并通過微信矩陣群上傳下達集團及公司深入學習二十大精神的新聞動態,組織黨員干部帶頭撰寫二十大觀后感,用不可言盡的文筆寫下二十大的精彩,抒發立足崗位做貢獻的國企情懷。

9.jpg


02

紅色研學賡續精神血脈


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為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及員工在工作崗位上砥礪奮進、謀定快動,加快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步伐,以優異成績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景焦能源公司先后組織公司700余名黨員干部前往紫晶紅館進行參觀學習。

紅館由紅色書刊、紅色煙標、紅色郵票、紅色陶瓷四個展區組成,以紅色文化為主線,以實物為傳播媒介,以“強國復興有我、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全景展示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開天辟地、改天換地、自強不息、創造偉業的101年風雨征程。

參觀過后,廣大干部職工紛紛表示要學習革命先輩艱苦奮斗的風范和勇于奉獻的精神,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始終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持續奮斗、勇往直前,不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高舉紅色精神火炬,無懼風雨、劈波斬浪,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0.jpg

下屬支部也結合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紅色走學活動,如儀表檢測中心聯合支部、熱電廠支部便自發組織支部黨員骨干前往昌江區荷塘精神教育基地開展“敬革命烈士 喜迎二十大”主題黨日活動。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應邀就黨史學習教育及公司重點工作進行現場授課。


03

紅色旋律彰顯愛國情懷


深情禮贊二十大,紅色基因代代傳。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全面提升企業職工的核心素養,一方面在大屏幕輪播《我和我的祖國》、《歌唱祖國》等紅色歌曲,另一方面組織公司各單位干部職工合唱紅色經典歌曲《我和我的祖國》,聲聲委婉傾訴著對偉大祖國的誠摯祝福,表達著對黨的二十大的盛情期待。

2.jpg



04

紅色閱讀涵養思想認識


     “要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知原義,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強大動力”,為進一步強化各基層黨組織及黨員干部的理論武裝,景焦能源公司黨委先后采購《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簡史》、《習近平講黨史故事》等書籍,分發到各基層黨組織及黨員隊伍,并結合中心組理論學習計劃安排,理論結合實際,開展接地氣、有內容的學習研討,進一步增強了公司廣大黨員干部的理論認識,為奮進新征程匯聚了強大的思想合力。

3.jpg


05

紅色宣講提升教育質效


基層宣講最根本的目的是將黨的理論和紅色教育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給大家,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發布之際,在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之際,景焦能源公司黨委第一時間行動,公司領導班子成員統籌集團掛點制度,紛紛深入到掛點基層黨支部,結合分管領域工作和掛點單位工作實際,開展主題宣講,真正讓紅色教育下車間,進班組,有實效。

省勞動模范嚴君奇、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余善武也充分發揮先進模范作用,結合自身成長經歷,在班組、在分廠開展主題宣講,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奮斗的意義。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丁錫林扎根煉焦,主動融入公司“一核兩翼三推進”黨建項目,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在煉焦生產上身先士卒,為強化黨建引領、提升生產質效做出了生動的示范。

4.jpg


06

紅色活動面向青年群體


青年組織是黨的后備力量,是企業的生力軍,開展好青年群體的紅色教育至關重要,為進一步貼近青年職工,景焦能源團總支組織開展“學習進行時”紅色朗讀、“志愿服務”等活動,把理論結合實際,教育引導廣大青年職工立足崗位,發揮力量。

新昌南黨支部,以“喜慶二十大,奮進新征程”為主題,開展黨建知識競賽,寓教于樂,支部青年職工悉數參加,踴躍答題,真正讓紅色教育走向青年,融入青年。

5.jpg

(文:余亮/圖:綜合/編輯:楊琳/一審:張曙光/二審:余亮/終審:曹達宏)